數億人參與的“網購狂歡”以350億元落幕,“新經濟”的活力毋庸置疑。不斷攀升的交易額背後,支付系統涉險過咖啡弄關,而首次由大數據指導的全國13家快遞公司能否完成首秀,尚需在未來4天的物流最高峰中進行考驗。“雙十一”的勁爆數據透露諸多信息需要解讀。
  1.5億個包裹考驗借款物流能力
  11日網商產生快遞訂單約1.8億件,各快遞企業共處理6000多萬件快件,是去年“雙十一”最高峰3500萬件的1.7倍——國家郵政局12日公佈的最新數網站優化據,似乎可以讓“搶得到就怕收不到”的消費者稍稍舒一口氣。
  今年首次投入“雙十一”的菜鳥網絡,通過大數據整合指導快遞企業永慶房屋協作,讓8000多人一覺醒來收到了自己熬夜搶購的商品。不過,面對24小時產生的1.5億個包裹,大面積爆倉會不會上演,至少需通過最高峰的4天觀察期。
  快遞公司各msata條線路運送情況、是否有雨雪天氣,占全國快遞運力95%的13家快遞公司數據共享,加上國家氣象局的天氣信息,阿裡巴巴、銀泰、復興張羅的這張快遞“天網”能發揮多大效力,仍然有待檢驗。
  驚人的消費數據又一次讓支付和網銀系統經歷了大考。11日當天,天貓、淘寶通過支付寶完成的成交筆數達到1.88億筆,最高峰每分鐘有79萬筆交易同時進行——這幾乎是2012年交易筆數的兩倍。
  儘管支付寶的後臺系統已經在此前五個月的準備中擴容了一倍,甚至提前進行過數次模擬壓力測試,但火爆開場的局面仍然讓支付遭遇了一些遲緩。對於移動端出現的支付受阻情況,支付寶方面也坦言,“一開始還是出現了擁堵,量太大了。”
  相比去年幾家商業銀行輪番宕機癱瘓、無法支付的場面,今年“雙十一”已經有明顯提速。但零點過後從支付寶跳轉至各大網銀系統,仍然有排隊等候的情況,銀行頁面響應時間過長、電話客服線路繁忙仍然引來網民“吐槽”。
  數據勾勒“中國消費習慣”
  通過大數據的分析,中國消費者一些出人意料的行為方式和心理圖譜浮出水面。
  “像買衣服一樣上網理財”漸漸成為習慣。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以最短時間銷售額破億元的,不是家電,也不是女裝,而是首次參加“雙十一”的互聯網金融產品。
  開賣僅10分鐘,淘寶理財“雙十一”產品國華人壽華瑞2號成交金額1億元。今年以來大熱的互聯網金融,在“雙十一”舞臺上表現搶眼。“雙十一”網購狂歡時間過半,有8家店鋪進入“億元俱樂部”,而剛剛獲准在網上發售的金融產品中就有3家互聯網金融店鋪銷售過億元,超越服裝、電子產品成為電商“新寵”。
  服裝仍是網購主力軍。“雙十一”賣出了約50億元的服裝,女裝銷量是男裝的6倍,行業規模與格局也可以管窺一二。
  狂歡盛宴影響蔓延至海外。首次開啟的“雙十一”網購海外專場上,港澳台及海外的總交易金額約2.2億元人民幣,國際轉運平臺處理5.4萬筆訂單。其中,臺灣地區的成交金額同比上升189%,新加坡加馬來西亞增長率為215%。“國際版淘寶”為中國低迷的外貿出口打開另一種思路。
  “我們更關註數字背後的東西,通過數字我們怎麼樣去真正理解市場的力量。把做五六百億、做千億、做萬億的能力,放到真正地幫助更多的企業轉型升級上去,真正地讓整個社會通過各種各樣的經濟手段進行運轉。”阿裡巴巴集團執行主席馬雲說。
  狂歡效應凸顯變革可能
  “雙十一”凌晨,第一個收到包裹的買家,買的不是衣服、食品,而是家電。“提前生產、包裝節約了時間。”菜鳥網絡COO童文紅說。在預售、按需定製的C2B模式下,海爾電器“雙十一”成交額達到1.75億元。
  在電商行業流傳的一個分析是,數據不等於數字,它不僅僅是每個月有多少訂單、多少商品或二維碼。假如你是在線下開實體店,你可以計算出一共有多少人逛過你的店,但卻很難知道這些人從哪裡來到哪裡去,他們會不會再來,而在電商世界里,數據分析甚至可以告訴你,他會不會再來、為什麼沒有來。
  從這次網購狂歡來看,線上線下合作融合似乎進入“快車道”。但是既有的商業模式總是希望衰退的過程減緩並採取多種方式阻擊新模式,線下賣場自然不希望只成為線上消費的“試衣間”和體驗店。今年打通線上線下參與“雙十一”的商業地產企業銀泰就在嘗試變革尋找“雙贏”。
  上海對外貿易學院副教授章學拯說,實體企業應該在電商新消費時點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想方設法去通過電子的方式降低供應鏈成本,這樣才能讓自身有足夠的效益以及更富用戶粘性的售後服務保障。
  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主任曹磊表示,“雙十一”狂歡效應為拉動內需創造了機遇,也讓物流、支付、零售業甚至製造業在數據背後看到變革的可能,新的消費時點期待商業體系再升級。
  本報綜合新華社報道
  (原標題:“雙十一”大數據:市場的力量)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v18dvtjrz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